要明确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强化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健全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
总体而言,美元化作为货币替代的最显著表现,在过去几十年中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种特殊现象,部分发展中经济体也对此进行了政策实践。此类经济体在经历严重通货膨胀、本币大幅贬值甚至政局动荡后,政府和本币丧失公信力,美元化既是一种危机救济措施,也是政府恢复经济秩序和稳定局势的选择。
债务美元化,即指一国国内银行或政府拥有大量外币(美元)债务。同时,由于缺少对货币流通量的有效调控手段,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灵活性与功能性也将被削弱。当一国发生大规模的美元化后,该国政府难以再利用发行货币获取铸币税。美联储货币决策的基本点与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国内情况,美国在意愿和能力上都无法充分兼顾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其一,美元化有助于应对紧急危机,增加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由于资产替代的重要性更大,学界认为若一经济体美元存款占广义货币的比重高于30%,则可被称为高度美元化经济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大规模实施以及政府债务的不断飙升,使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价值的信心下降。完全美元化的经济体失去了最后贷款人的保障,因此,一旦该经济体陷入流动性困境,将缺乏有效手段进行应对。
2018—2022年,高度美元化经济体的数量从55个下降到46个,而非美元化经济体的数量从68个上升至99个(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非国家经济体也计算在内)。但对于经济已经得到恢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国家,重新争取货币主权则会成为政府的优先事项。因此,如果某经济体生产要素流动上与美国更加紧密,那么推动美元化所需承担的成本就越小。津巴布韦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开始美元化进程,主要由其国内不稳定因素直接导致。
然而,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老挝经常账户从2011年开始经历了近10年的赤字,其货币呈现长期贬值趋势。通常而言,中央银行可以在经济过热时通过加息来控制货币流动量,在需要经济刺激时通过降息进行货币投放,而美元化之后将缺少以上工具。
以下笔者将对过去几十年间代表性国家美元化的实践进行回顾,并总结其经验与启示。世界银行从货币的不同职能出发,从三个侧面来定义美元化:资产美元化,即用美元替代本币行使货币的记账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等功能。同时由于本币风险也能大幅度变小,大幅贬值的可能性降低,有利于稳定一国的资本流动。三、美元化的收益与成本从政策美元化的角度看,当作为理性人的政府决策者选择推动美元的使用与流通时,其一定认为美元化的收益大于其成本。
美国对金融制裁的肆意使用成为各国推行美元化所不得不考量的因素。从深度与广度的角度看,过程美元化又可根据其在储蓄、定价、交易上的不同侧重点做进一步区分。因此,尽管老挝政府于2013年推行本币可兑换、限制外币贷款等措施,但美元化率在2013年依然再次上升,到2020年已达到近50%。当一国面临货币信任危机、严重通货膨胀时,选择使用相对稳定和可信赖的外国货币有助于维护资产保值和市场交易。
此外,由于美国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元化经济体将因此获得融入美国市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更加便捷的途径,为他们吸收更多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一是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人口规模都过小的袖珍经济体,这类经济体发行、管理本币的成本较高,因此使用在国际层面受到广泛接受的货币是一种经济选择,而货币权力本身并不重要。
至2019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中外币占比降至37%。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三类经济体。
此类经济体如梵蒂冈、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等。在广义概念上,美元化指的是美元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铸币税是一国政府凭借其发行货币的主权所获得的货币面值超过发行成本的差额。作为货币替代的首选,用美元进行交易与计价再次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到2020年底土耳其美元化比例又回升至接近60%。津巴布韦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开始美元化进程,主要由其国内不稳定因素直接导致。当一国发生大规模的美元化后,该国政府难以再利用发行货币获取铸币税。
为此,土耳其央行宣布逆转货币替代政策,政府也努力消除国内金融市场中的价格扭曲以促进本币交易,去美元化尝试也在此阶段达到高峰,美元化程度从2002年的60%下降至2006年的32%。以下笔者将对过去几十年间代表性国家美元化的实践进行回顾,并总结其经验与启示。
由于美元化经济体中的居民对外币资产有强烈的需求,国内银行需要开立外币存款账户,进而促进银行业的国际业务发展水平。此外,由于美国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元化经济体将因此获得融入美国市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更加便捷的途径,为他们吸收更多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
进入专题: 美元化 。从深度与广度的角度看,过程美元化又可根据其在储蓄、定价、交易上的不同侧重点做进一步区分。
2023年12月10日,哈维尔·米莱宣布就职阿根廷新一任总统,称将通过一系列经济改革带领阿根廷走出泥潭。首先,经济体自身经济发展越稳定,实施美元化的必要性越低,或实施美元化的成本越大、收益越小。至2019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中外币占比降至37%。其三,从长远来看,美元化经济体更能够加强财政纪律,深化金融市场改革。
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存在追求短期政治利益而超发货币的道德风险,而美元化将迫使政府接受硬性约束,无法通过货币工具增加经济中的泡沫。生产要素流动性越高的国家之间,越适宜于组成最优货币区,并在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甚至采用同一货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津巴布韦成为严重依赖粮食进口和国际援助的国家,津巴布韦元兑美元汇率大幅波动,货币超发以及物价飞涨等货币乱象频出。一是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人口规模都过小的袖珍经济体,这类经济体发行、管理本币的成本较高,因此使用在国际层面受到广泛接受的货币是一种经济选择,而货币权力本身并不重要。
实施美元化的收益可归结于三方面。完全美元化的经济体失去了最后贷款人的保障,因此,一旦该经济体陷入流动性困境,将缺乏有效手段进行应对。
作为一种政策,指的是主权国家政府让美元逐步取代自己的货币并最终自动放弃货币或金融主权的行动。此外,美元化国家也无法通过灵活调整汇率的方式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999年7月,8个中美洲国家的财政部部长也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美元化的利弊得失。由于国内土地改革与国际制裁的影响,津巴布韦从2000年开始出现严重经济下滑,2002年资本净流出3.47亿美元。
在经济分析中,政策美元化受到更多关注,这也是本世纪初学界讨论的主要焦点。因此,尽管老挝政府于2013年推行本币可兑换、限制外币贷款等措施,但美元化率在2013年依然再次上升,到2020年已达到近50%。
然而当前这一假定已经动摇。由于资产替代的重要性更大,学界认为若一经济体美元存款占广义货币的比重高于30%,则可被称为高度美元化经济体。
二是某些国家海外属地或者曾经殖民地的经济体,这类经济体与曾经的宗主国之间存在较强政治经济依赖关系,大多没有自己的货币或货币替代的程度较高。其次,是否进行美元化也取决于经济体的经济地理位置。